• 注册
  • 查看作者
  • 作为被动方的你为何如此在乎TA的想法?|九型人格之助人型

    作为被动方的你为何如此在乎TA的想法?|九型人格之助人型


    作为被动方的你为何如此在乎TA的想法?|九型人格之助人型


    作为被动方的你为何如此在乎TA的想法?|九型人格之助人型


    排版:爱摸鱼的汤圆酱


    “有一个事情想找他商量,但是ta最近有点忙,还是再等等吧。”

    “我不太喜欢这种羞耻话的话哎,但是ta还挺爱说的,算了,也没什么大问题。”

    “我每次实践活动都会只找ta一个,为什么ta就不能只固定找我一个人呢?”

    “我今天过生日,ta竟然不记得,以前ta每次过生日我都记得说生日快乐,ta一点都不在乎我。”

    上述想法你有没有命中呢?如果这就是你的话,那么你大概就是助人型人格。

    为获得而给予

    这是心理学九型人格测试中的2号——助人型人格

    助人型性格者非常热心,愿意帮助别人、付出爱给别人,他们甘愿迁就他人、成全别人,看到别人接受自己的帮助才会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。

    但他们的帮助并不是无私的,他们需要获得爱。他们希望他们的每一次帮助都能被重视,从而提高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,换来认可和关心,每一次帮助前他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和对方达成协议“多帮助你一次,你就要多爱护我一点”。然而,他们的协议也只是在自己心中进行,没有被表达出来的想法总是很难被听到,于是他们的协议往往也只是单方面的存在。

    助人型性格者希望能得到一份稳定永久的关爱,即使付出一些代价也无所谓,这一特征恰好契合了许多被动方的心理,尤其是那些更喜欢管教的人。

    我们经常能看到在一些和圈子有关的社交媒体中有人发帖,类似于“高中生,找一个温柔又严厉的哥哥/姐姐,希望可以管我的学习和生活”,这其中也不乏未成年人。

    《2019年中国亲子陪伴质量研究报告》中显示,亲子间平均陪伴时长为3.2小时,核心陪伴时段为18-21点,也就是家长下班后的时间。而在这段陪伴时间中,父母的陪伴也不是一直全心全意地陪着孩子,他们可能看手机、处理工作,还有可能敷衍孩子的需求和情绪。

    作为被动方的你为何如此在乎TA的想法?|九型人格之助人型

    我们常说圈子中的人低龄化严重,一部分原因就是父母陪伴的匮乏。

    当渴望关爱的被动方们找到了自己的伴侣,就会希望这份关系可以更长久更稳固,他们将伴侣更喜欢的一面表现出来,尽可能更多地迁就伴侣。在实践活动中,被动方会表现得更加符合伴侣的要求,即使不太喜欢也会最大程度地接受。

    相对的,他们也会希望伴侣能够多询问他们的意见,在实践活动中多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和表情,即使他们不主动提出来伴侣也能观察到他们的不适并安抚他们。这才是助人型性格者想要进行的“等价交换”。

    童年形成的固有思维


    助人型人格的形成和童年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。他们在童年时很可能受到家庭的影响,没有父母充足的陪伴,没有得到家人无条件的爱。

    在小孩子们的世界中,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,但父母比他们高几倍、重几倍,他们想要得到父母的爱和认可总不能通过强迫,于是他们另辟蹊径,那就是讨好。

    当他们不哭的时候父母在他们身边的时间会多一点,那他们就不哭;当他们做家务时,父母会很开心地鼓励他们,那他们就做家务;当他们对父母做的菜、买的衣服不挑剔全盘接受,父母会欣慰地表扬他们,那他们就这样做。

    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在心里形成了“只有让别人认可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”这种认知,这种观念让他们不自觉地去迎合、讨好别人。总之他们越多的讨好父母,越多的付出,就会得到越多的爱,生活在越好的环境氛围中。

    这种儿童时期形成的思维方式被固化,一直被带到了成年时期。当他们面对别人时就会无意识地用童年时期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,用同一种方式去讨好、付出,以取得对方的照顾和认可。他们处于的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中被称为“儿童自然状态”。



    作为被动方的你为何如此在乎TA的想法?|九型人格之助人型

    在这种状态下,人们的行为举动是在童年时期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,逐渐成为了自我的核心,融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,所以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之下会触发特定的行为模式,就像人们被敲膝盖会出现膝跳反应一样,是一种应激反应,不需要通过思考就能做出判断。

    也就是说当伴侣对助人型性格被动方说“不好意思”时,他们就会下意识地回你“没关系,我没事。”

    四川·成都
  • 4
  • 0
  • 0
  • 425
  • 清风明月晓星尘稳定发疯一闪一闪卟灵灵有蛇井病的西瓜

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

    登录
  • 任务
  • 发布
  •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: